“中法關系再鞏固,中塞關系再強化,中匈關系再提升,中歐合作再出發”,習近平主席近日的歐洲三國之行引發熱烈反響。合作發展的熱望,繁榮進步的生機,為動蕩不定的世界注入濃濃暖意。
當前,全球熱點問題復雜難解,風險挑戰紛至沓來。特別是烏克蘭危機延宕兩年多,歐洲和平安全走到十字路口,迷茫和焦慮情緒普遍上升。著眼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中方強調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切實推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確保多極化進程總體穩定。此訪期間,中法達成了關于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等;中塞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雙方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中匈雙方表示,愿在多邊領域加強溝通和協作,積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這些充分表明,高瞻遠矚的中國方案獲得廣泛認可。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形成鮮明對照,西方世界的對華焦慮也與日俱增。在2023年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首次提出歐盟對華“去風險”。自那以來,“去風險”便成為歐盟對華政策的關鍵詞,但在這一概念的具體內涵表述上,歐盟卻刻意保持模糊,實質上仍強調“減少依賴”,折射出西方產能不足的尷尬和對被中國彎道超車的擔心。日前,歐委會科技創新政策支撐服務機構發布研究報告,認為通過舉國體制可推動科技創新各類主體、各個機制間加強合作,促進科技創新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一邊對中國發展表達焦慮,一邊又期待從中國經驗獲得啟示,某種程度上,對中國的合作需要激勵了歐洲的戰略自主,也讓歐洲對華態度與美國有本質區別。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作為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之間需要架更多的“橋”。近日,中方接連宣布,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法國豬源性蛋白飼料、塞爾維亞鮮食藍莓、匈牙利鮮食櫻桃等進口。越拉越長的合作清單,字里行間寫滿了“務實”與“共贏”,也逐漸轉化為惠及各方人民的福祉。事實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要中歐互利合作,陣營對抗就搞不起來;只要中歐開放共贏,逆全球化就不會得勢。中方歡迎歐方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也愿對接歐盟“全球門戶”計劃,積極發揮各自所長,一道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從“中國在現代化”“中國參與全球化”到“現代化在中國”“中國引領全球化”,中國用自己的發展向世界昭示了一條不一樣的現代化之路,不斷向世界發出和平、團結、合作的時代強音。中國更具國際影響力、創新引領力、道義感召力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已深入人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正日益成為凝聚國際共識的重要價值內核,推動歷史的車輪朝著光明的方向滾滾向前。
(作者王義桅,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原文刊載于《北京日報》2024年5月1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