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正式成立,校內外近40名專家學者受聘出任學術委員會委員。此舉旨在構建跨學科、跨院系的新型智庫平臺,在服務決策、引領思潮、促進創新方面發揮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校長陳雨露,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寧吉喆、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張東剛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原衛生部部長高強,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常務副校長馮惠玲、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王利明、副校長楊慧林、副校長伊志宏,以及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21世紀傳媒等媒體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成立大會和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國發院)以學校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優勢學科為依托,以項目為紐帶,以新型研究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和公共交流平臺為載體,以學院派的深度研究為特點,以中國面臨的各類重大社會經濟政治問題為研究落點,服務政府決策、引領社會思潮、營造跨學科研究氛圍。
作為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獨立的校級研究機構,國發院通過學術委員會和院務會分別對重大學術和行政事務進行決策,院長由陳雨露教授擔任,紀寶成教授擔任名譽院長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劉元春教授擔任執行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致辭中指出,隨著中國社會轉型進入關鍵時期,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如何建設好國家智庫已經成為重要的時代課題。高等學校作為傳統智庫的一部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思想認識有待提高、問題意識有待增強、體制機制有待創新、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一系列問題,必須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重構大學智庫,努力探索大學智庫與政府之間的“旋轉門”機制,在研究者與決策者之間、知識與決策權之間、知與行之間架起橋梁,把優秀的思想與最緊迫的現實問題對接起來,在公共理性的引領下,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社會監督。
陳雨露校長表示,在智庫建設中,大學擁有獨特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可以把智庫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引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形成自身在政策研究上的特色和優勢。作為知識和智慧的集散地,大學智庫最重要的是產生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并將之轉化為應用成果。國發院將舉全校之力,聚焦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以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為導向,提出具有戰略性、綜合性、科學性的理論支撐和政策建議。
陳雨露校長提出,運行體制是智庫建設的內在動力,國發院在運行體制方面努力進行三項創新:一是既依托中國人民大學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的人文社會學科綜合優勢,又打破高校智庫學科界限的約束,解決單一學科難以攻關國家急需重大問題的缺陷;二是管理方式全面創新,引入項目中心制、開放滾動制和新型薪酬制,突破傳統智庫科層管理體系的約束;三是開放引進外部咨詢專家,強化與國家決策部門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國發院將通過學科知識與研究課題相結合的矩陣研究機制,將各學科專家和研究團隊結合起來,對中國面臨的熱點問題、重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和深入研究。
陳雨露校長表示,國發院將努力做到謀全局、抓重點、顯特色、求實效。即以明確的理念和準確的定位,立足于國家社會發展大格局和最前沿;在研究中努力找準合適的突破方向,集中優勢資源,突出重點觀念;積極地培育和彰顯研究特點,形成品牌效應和研究亮點;不搞花架子,注重干實事,一切立足實際,務求有效。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張東剛在致辭中指出,高校是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主力軍,是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力量,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以服務黨和國家科學決策為目標,以深化綜合改革為動力,以提高建言獻策的質量為根本,切實發揮智庫作用。
張東剛司長認為,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底蘊深厚,作為學校傳統優勢和重要支撐的哲學社會科學近年來呈現十分強勁的發展勢頭。在智庫建設方面,人民大學勇于擔當,聚焦重大問題,服務國家戰略,堅持求真務實,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為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高質量的智力支持。在智庫建設過程中,人民大學堅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圍繞“五位一體”和“四步同化”重大理論和現實任務,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打破了學科壁壘、部門壁壘、學派壁壘、地域壁壘,實現了科研人才的廣泛匯總,創新要素的有機整合,多學科力量的深度融合;建設了專門的成果轉化平臺和即時的成果傳遞渠道;全面改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著力改變了傳統智庫管理激勵體制僵化問題。希望人民大學繼續努力,把國發院打造成為改革發展決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評估者和社會輿論的引導者。
成立儀式上,國發院名譽院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紀寶成為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書。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寧吉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李伍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原衛生部部長高強、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辜勝阻、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等約40名校內外專家學者受聘。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在致辭中表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十分必要,一是由于社會、經濟、軍事、文化、外交事務日趨復雜,必須組建專門隊伍從事研究并提出對策;二是政府決策程序日趨民主化,黨和政府決策注重面向社會征詢意見,發展中國智庫正當其時。
李揚認為,智庫應具備獨立性、科學性、高質量、影響力四個要點,國際知名智庫通常由具有影響力的專家牽頭,具備自己的治理機制和特有的成果發布機構,獨立的考核和薪酬制度,且有多元化、非限定性的資金支持。希望國發院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用,為政府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和智力支持。
在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紀寶成教授介紹了學術委員會的構成與運作模式。他指出,人民大學建設智庫具有歷史傳統、現實基礎和鮮明特點,主要體現為:充分發揮跨學科優勢,打破學科壁壘和院系行政壁壘;具有獨立性,客觀中立,勇于挑戰現有的各種禁錮;具有建設性,秉持堅定的宗旨,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中華民族振興,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決策;具有權威性,提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人大智庫的影響力要建立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上。
與會的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各界代表就如何建設國發院和建設怎樣的國發院進行了座談。謝杭生、寧吉喆、高強、王利明、楊慧林、伊志宏,以及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裘國根、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溫鐵軍、圖書館館長劉大椿、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郭慶旺、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國際關系學院執行院長陳岳、科研處處長杜鵬、國發院執行院長劉元春等陸續就如何樹立品牌、明確發展理念、建立合理的考核聘用制度、通過有效工作擴大影響、使人才培養與智庫建設相互支持、充分發揮跨學科優勢資源等問題進行討論?!吨袊逃龍蟆犯叩冉逃侣勚行闹魅翁凭袄?,香港《文匯報》北京分社副社長、執行總編輯彭凱雷,《大公報》北京分社總編輯孫志等新聞界校友從增強新聞傳播效果和擴大社會影響力方面為國發院建設提出建議。
據介紹,進入新世紀,中國人民大學加強了重點研究基地、跨學科研究機構和基礎研究平臺的建設,定期推出的三大報告、三大指數等研究成果一直發揮著重要的資政服務作用。在國發院未來建設中,將構建跨學科重大問題研究平臺、學術成果轉化平臺、公共政策討論平臺,目前臨時下設5個開放滾動的研究中心:城鎮化研究中心、新政治經濟學與中國改革研究中心、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研究中心、能源與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社會轉型與治理研究中心。國發院主要成果則將包括:年度研究報告、專題研究報告、智庫成果要報《問題與思路》、時事熱點短評、公共政策評論。